“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这批发往越南的货,下周必须按时交付。”10 月 27 日,贵州镇宁永鸿祥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总经理董文忠指着轰鸣的生产线,话语里满是干劲。
车间里,炼胶、车缝、成型等岗位的工人各司其职,一双双解放鞋历经十余道工序后打包成箱。运输车辆频繁往返,将带着 “贵州印记” 的产品源源不断送往东南亚,让大山里的鞋子在异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 2018 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镇宁的企业,永鸿祥鞋业如今已是西南胶鞋出口领域的 “领头羊”。董文忠介绍,2024 年公司产值达 1.2 亿元,总产量超 500 万双,算下来每秒能生产 1.6 双解放鞋;2025 年这一数据预计突破 1.5 亿元,其中越南建筑公司的劳保订单、缅甸农业合作社的防滑鞋订单占比超六成,成了海外市场的 “主力军”。
生产效率的跃升,是产值持续增长的核心密码。“过去一条生产线日产能仅 5000 双,现在能达 9000 多双,3 条线每天能产近 3 万双。” 董文忠说,自动化硫化生产线的引进,让各工序衔接更顺畅,彻底打破产能瓶颈,为抢占海外市场赢得了时间优势。
企业发展的 “加速度”,也为当地群众铺就了就业增收的 “民生路”。易地搬迁户王秀兰在质检岗位上,正用拉力器仔细测试鞋帮强度:“我在这干了 5 年,每月挣 4000 元,离家就 10 分钟路,比在外打工舒心多了。”
作为镇宁重点就业帮扶企业,永鸿祥鞋业 245 名员工中,易地搬迁户、残障人士等群体占比超六成。“政府给了场地补贴和培训支持,我们更要扛好社会责任。” 董文忠说,企业专门开技能培训班,手把手教学,让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众也能掌握制鞋技术,实现 “家门口就业”。车缝组残疾员工李明贵举起针脚细密的鞋帮笑着说:“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眼下,占地更广的永鸿祥劳保用品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 12 月底投产。“产业园投用后,不仅能产解放鞋,还会新增雨靴、劳保服装等产品,用工规模将扩到 600 人。” 谈及未来,董文忠眼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