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布鞋制作技艺,形成于农耕时代的文化背景,传承于“布语堂”鞋庄,是徽州婺源邑内传统文化中一个“不起眼”的重要组成部分。婺源布鞋依附于“婺源千层底”传统制作技艺,具有个性突出、特征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等诸多特点。2023年11月10月,婺源布鞋制作技艺被列入上饶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视频来源:上饶非遗
婺源布鞋形成于农耕时代的文化背景,其使用的原材料如笋壳、苎麻、糯米、棕毛、棉花等,均取材于天然。一双普通手工布鞋制作,要经过“打鞋底、剪鞋样、剪鞋底、缝鞋底、纳鞋底、糊鞋帮、剪鞋帮、绣鞋面、缝合鞋后跟、包鞋口边、绱鞋帮、制作鞋带”等十余道工序,而精美复杂的绣花鞋制作,最多需要三十多道工序。
图 | 婺源布鞋成品
婺源传统手工布鞋是大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进行了艺术加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在实用性上,手工布鞋因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有轻便、排汗、透气、吸潮、养脚之功,其舒适程度是其它鞋品所不能代替的。
图 | 制作布鞋工序—画图样
在文化及审美价值方面,婺源传统布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透着民族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观念,是了解民族历史的窗口;手工布鞋的造型、款式和图案,表达了劳动人民祈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反映了汉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审美取向和信仰追求。
图 | 制作布鞋工序—剪鞋帮
图 | 制作布鞋工序—滚鞋边
在传承上,除民间农妇的自发传承外,由布语堂鞋庄发展传承至今的婺源布语堂鞋业有限公司在继承传统制鞋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在鞋底、鞋面分别加入不同中草药的粉末或浸渍,形成了布语堂的专利养生布鞋系列,推出的“本草养生布鞋、本草宝妈鞋”等专利布鞋,被搜狐、腾讯、中央电视台《创新之路》栏目先后报道。
图 | 制作布鞋工序—加入养生草药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布鞋有几千年的制作历史,传统布鞋有轻便、排汗、透气、吸潮、养脚之功,其舒适程度是其它鞋品所不能代替的。手工布鞋以棉质材料为载体,以针线之间的巧妙连接,以古朴可爱的造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符号。
图
| 制作布鞋工序—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