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爱好,尝试运用雕刻和工笔画的技法在皮雕世界写写画画,没想到《祈福》皮雕工艺装饰画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中艺杯’工艺美术作品大赛(大连)中斩获金奖,这太惊喜了。”4月29日,记者采访了柳州妹黄茜,听她讲述与皮雕的结缘。
黄茜正在雕刻作品。
好奇驱动自学
手作所见所感
黄茜性格恬静,皮肤白净,透着职场丽人的气质,与其他拿着各类工具敲敲打打的皮雕爱好者有些许不同。
黄茜的爷爷年轻时曾向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学习绘画技巧。其父亲黄德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进入广西工艺美术学校任职。她幼时经常看到爷爷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父亲手把手向学生传授陶瓷制作工艺及雕塑创作技巧。在家庭的熏陶下,黄茜从小对色彩、绘画、构图、雕刻等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度,走上了艺术道路。
2006年,她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在北京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偶然一天,一本杂志上刊登的日韩风格斜背包引起她的注意。
“这款背包是如何做出来的?是由哪些结构组成?”带着好奇心,黄茜利用下班时间翻阅大量资料,与相识的设计师探讨,找寻答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花了几百元在市场采购牛皮等原材料,自己动手制作背包。
三天后,当黄茜挎着自制真皮背包出现在办公室时,引起身边同事关注,被认可的感觉让她很自豪。
获奖作品《祈福》。
自制皮雕工具
享受制作过程
黄茜说,皮雕技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以皮革为雕刻材料的一种雕刻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天然皮革进行创作。从制作效果看,进口植鞣革制作的皮雕作品质感适中。但若在雕刻过程中不当心也会让皮革变为废品。
去年暑假,黄茜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旅游时,拍下大量精美图片素材。她想着,能不能把莫高窟里精美的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等图案通过皮雕展现?
在工作室,借助放大镜,黄茜还原了图片上的细节与线条。制作长110厘米、宽75厘米的《祈福》皮雕工艺装饰画时,黄茜运用推拉、敲打、挤压、压擦、塑形、着色等技术,融入中国画工笔画技法,把浮雕的视觉效果“留”在皮革上。
黄茜形容,第一次挑战制作大幅的皮雕作品,制作过程小心翼翼,打磨过程令人享受。用时4个月,胆大心细的她完成作品《祈福》原色底稿。
黄茜雕刻的作品。
上色过程充满挑战。她说,雕刻、上色过程中要运用到不少按压、涂色等专用工具,但市面上采购的雕刻工具不合用,或容易对皮雕画面细节造成二次伤害,或容易出现晕色。
办法总比困难多。借助磨具等设备,黄茜将十几根金属棍打磨成得心应手的雕刻工具。
在黄茜的精雕细琢下,作品《祈福》再现敦煌壁画造像风采,远观近赏,呈现空灵悠远的意境。
黄茜雕刻的作品。
兴趣成为事业
吸引新人加入
如今的黄茜,在兴趣驱动下,勤学多练,逐渐成长为擅长把国画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的手工达人。她以皮作纸,以雕代笔,将国画神韵融入皮雕创作,只为重塑东方新美学。
2013年,黄茜回到柳州把手工皮具制作当成一份事业,通过订单生产、线上销售等多种模式,吸引更多人走近皮雕世界。
1986年出生的卢辉辉是黄茜的学徒之一。卢辉辉告诉记者,他曾是一名快递员,跟随黄茜学习手工皮具制作技巧后,他学会了制作真皮包包,作品还被卖到海外市场。
黄茜认为,皮质可塑性强,与衣服裁剪同理,成品百看不厌,希望有朝一日能向更多人推广皮雕及皮具制作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