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奢侈品手袋生意两极分化

奢侈品手袋生意两极分化

2025-08-22

来源:WWD国际时尚特讯

作者:

从千禧年至今的二十年间,“It Bag”之风愈演愈烈。从欲望都市里的 Fendi 法棍包,Karl Lagerfeld 重新设计香奈儿 2.55 系列推出 Classic Flap.......然而最近几年,能够留存在大众记忆中的“It Bag”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当 Lyst 指数八年来首次让手袋从热门榜单王座空悬。手袋这门生意迎来了全新的拐点。与此同时,铂金包、凯莉包、被中国消费者戏称为“狗牙”的 Goyard 托特包,则维持着罕见的一级市场热度,以及二级市场保值率。爱马仕首个 Birkin 原型包以创纪录的天价(700万欧元)成交,Goyard 以 104% 的平均保值率居于奢侈品交易平台 Rebag 年度榜单榜首。

押注慢时尚的包袋,正在代替“It Bag”在大众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正如前不久 Valextra 设计总监 Maria Adele Tremolada 指出,包袋品牌需要对当今生活节奏进行的审慎回应——我们携带的物品必须与我们轻松移动。这不仅是精致的美学,更是让生活更直观、更简单的能力。”

1 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图景

2025 年 Lyst Q2 热门单品榜单中前十首次无手袋上榜,似乎在向市场宣告着"It Bag"时代终结。纵观最近几年的时尚包袋市场,讨论度高企,但实际销量却难说乐观。

比如 LVMH 集团在近日的声明中表示,旗下最大的部门——时装皮具部门 2025 年第二季度内收入下降 9%。这一表现逊于分析师 7.8% 的预期降幅。

Kepler Cheuvreux 奢侈品研究主管 Charles-Louis Scotti 毫不讳言“皮具部门”的整体惨淡,他指出,“第二季度财报明确显示,皮具与珠宝业务的表现鸿沟正在拉大。几乎所有品牌的珠宝业务都表现良好——不只是历峰,LVMH、爱马仕、开云亦是如此。相比之下,皮具品类的出货量正在显著下滑,唯有 Hermès、Miu Miu 和 Loewe 等几个少数品牌仍维持增长。”

诸如此类数据波动,均指向了奢侈品手袋冷热不均的复杂境遇。

然而,就在此前不久,一批以可持续材料和叙事性设计为特色的“慢时尚”包袋正在吸引新客群。Hawkes 和 Verafied 的创始人 Vera C Wang 观察到,随着“奢侈品疲劳”持续,慢时尚包袋势头强劲新的购物者阶层厌倦了重复的传统标志,更注重独特性、个性和价值驱动的消费。“我们发现,我们的女性正在寻找一种低调自信的单品。她们魅力十足,但又不张扬,”


The Horse 的联合创始人 Scott Hawkes 告诉 WWD。“她们追求品质、功能性和贴心的设计,并且非常注重她们所选择产品背后的价值观。一个独立的新兴品牌比起大肆宣传的品牌形象,更能体现她们的个性和价值观。”

在这种消费价值取向的驱动之下,Coach 的布鲁克林包、Alaia 的 Le Teckel、Lemaire 的可颂包等手袋脱颖而出。在头部品牌的“统治”之外,性价比更高的轻奢和小众品牌冒头。

更值得指出的是,以山下有松、古良吉吉、游隙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一众海外品牌中力争上游,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以可持续为标签的游隙,正在全国市场积极拓店,并逐渐形成以包袋为画布,融入艺术、设计、运动等元素的叙事模式。

2 市场同质化加剧,消费信仰重构价值坐标

两极分化的包袋市场格局并非偶然。当 Assembly 报告显示 Z 世代将“意义”置于“独特性”之前,当伯恩斯坦分析师记录到中产消费“恶化”,这场分化早已埋下伏笔——它既是消费行为学的进化,更意味着“适者生存”的产业逻辑。


最近几十年来,奢侈品牌在全球市场快速扩张,并由此进入了营销内卷时代。一旦出现一款在社媒上热度上升的手袋,就会迅速形成消费趋势,诸多品牌加入其中。这种内卷,在行业入门级单品——手袋这一领域尤为显著。


从玩转老花到调整手柄,短时间内大量的同质化单品,使得市场趋势成为品牌无穷无尽的追逐,但真正能够沉淀为档案级单品的手袋则越来越少。更进一步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链接或文化吸引力,似乎不复存在。

这便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持续钻研手袋结构创新的 Loewe 能打造出 Puzzle 系列 ,而 Coach 能够在蛰伏十年后,等来一个经济下行期的春天,锻造出一款持续登上热门榜的 Brooklyn 单肩包。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即放弃过度追求潮流趋势,尽量避免消费者的疲劳感反噬,积极修炼内功。

3 手袋生意折射行业痛点,品牌生存公式的变与不变

未来,重新唤醒情感共鸣以及严谨的扩张策略,正在成为业内共识。Third Bridge 分析师唐艳梅分析爱马仕财报时指出,“爱马仕始终专注于稀缺性、工艺和品牌资产,而非追求激进的销量增长。其策略似乎非常适合高端消费者日益挑剔、对品牌产生情感共鸣的市场。

爱马仕很少大幅度改变铂金包以及凯莉包,相反却通过这两款经典包袋的设计打造出了珠宝系列、耳机单品。




同样的还有 Valextra,品牌创意总监清晰指出,不一定要紧跟潮流。“我们致力于开发与品牌理念和品质同步的产品,多年来不断研究皮革和处理方法,以达到皮革的柔软质感。”


除了对经典设计的“无为而治”,严谨的扩张策略也是这些市场成功者的关键举措。伯恩斯坦分析师卢卡·索尔卡(Luca Solca)在内的多位分析师认为,爱马仕严谨的零售策略和在中国的选择性投资也取得了成效。爱马仕没有盲目扩张市场,而是保持了专注的布局和较高的门店效率,这帮助爱马仕避免了如今一些竞争对手所经历的疲态。”


同样的还有 Goyard。这个品牌长期保持低调营销,且未公开上市,从不分享公司财务状况,但随着奢侈品市场近两年增速放缓,进入市场份额的存量之争,Goyard 在包袋市场的地位逐渐跃升。


图片


据市场消息人士,Goyard 在国内重要奢侈品商场的单店收入也能够达到部分品牌的数十倍,达到头部奢侈品牌的水平。去年,品牌在成都开设亚洲首家双层店铺。今年上半年,其在恒隆广场门店周年庆的同时,推出快闪空间,呈现两款全新配色的作品。对比市场其他品牌而言,堪称低调。但在国内社媒上,不难看出其鸢尾紫色的新款包袋火热到迅速断货。


谨慎不等于放弃价值锻造。 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观的重视,推动了成功的包袋品牌从未放弃与艺术家的合作,但前提是和哪一类型的艺术家合作。


比如 Loewe 并非只关注传统和经典的文化作品,也格外注重与当代及流行文化的互动。与吉卜力工作室长达三年的合作中,「千与千寻」包袋、「龙猫」包袋的出品吸引了一部分年轻群体的注意。


再如,Valextra 推出的与全球工匠进行艺术对话的「寻艺之旅」项目,和中国竹编艺术家、法国刺绣艺术家、印度刺绣世家合作探索每一座城市的工匠精神,并始终将自身品牌的建筑结构感置于首位。这也令这家在全球拥有 38 家直营店的品牌,在创造出 7000 万欧元的年营收(较上一年增长 5%),坪效十分可观。


图片


当贝恩报告宣告奢侈品增速 15 年来首次放缓。下一个时代节点,包袋市场的胜负关键已清晰:既要筑起工艺与稀缺的高墙,也要打造“贴紧身体的柔软叙事”。单纯靠 Logo 轰炸和潮流复刻的中间路线正在消亡。


图片


正如 Valextra 皮具设计总监 Maria Adele Tremolada 所说,在这个行业"纯粹最难达到",但纯粹,恰恰是这个两极世界的唯一通行证。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