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2、示范项目
职业安康项目
1997年,上海富国皮革有限公司(SRL)在中国皮革协会的举荐下,被批准为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 东南亚地区制革工业职业安全健康(OSH)项目(编号:US\RAS\92\120)的执行单位。该项目旨在基于执行单位上海富国皮革有限公司(SRL)现有的基础, 针对制革生产潜在的职业危害, 从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保健急救等领域入手, 通过投入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以探索建立并健全制革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系统及其监理、培训机制的可行途径, 为推进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制革业职业安全健康事业提供参考示例。从而,通过辐射,引导东南亚地区制革业了解、健全制革职业安全保健标准,在改善制革生产劳动条件、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为逐步实现清洁生产,保护人类生态环境提供范例。
该OSH项目由UNIDO东南亚区域项目总部主管。
1998年,中国制革污泥技术考察团赴德考察期间访问BASF
公司总部时,门前合影(右起:杨寿翠、温祖谋、UNIDO官
员J.Buljan、章川波、BSAF皮革部主任Dr.Magarkurth、李志强、买小芹、丁绍兰)
UNIDO 援助中国制革污染控制项目成果推广会于1999年10月在上海召开,SRL安康专员杨伟福在会上作制革职业安全健康的交流发言
为此,上海富国皮革有限公司成立安全健康委员会,由我兼管,公司安康主管杨伟福作为该“项目专员”具体负责项目执行工作,公司相关部门的薛舫(培训)、蒋美玉(医务)、董国亮(保安)等人员分工协作,组成由项目专员杨伟福领衔的项目执行团队。项目执行团队在系统地分析梳理制革生产可能导致的职业危害:如炭疽菌感染、呼吸道和皮肤刺激与过敏、化学品腐蚀与灼伤、各种噪音与机械性伤害、触电、火灾、三废污染,以及多种因素导致的中毒、窒息、休克等,采取针对性预案,落实具体防治措施。执行过程中,针对有关潜在的职业危害,抓住重点,全方位开展涉及安全健康方面的若干要务。
(1)有针对性地落实制革机械加工的安全措施。如,对生产车间的每台机器,设立 “启动运转、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的规范程序和主控制板示意图(英汉对照),使操作工一目了然,安全操作;建立机台使用保养和检查维修责任人制度,挂牌执行,各负其责;严格执行包括“安全-开机-操作-关机-清洁”五个步骤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开展机台操作工的安全操作轮训。
(2)健全化工材料的安全处置与使用规范。设立化工危险品专用仓库,张贴警示标志,严格仓储、保管和发放程序手续;制订化工危险品的安全使用规范,指导操作工严格遵守,切实做到安全运作和使用;搜集汇编500种常用化工材料的安全数据及其索引目录,使安全数据有案可查。
(3)从改善厂房与生产环境着手,努力改善制革生产的劳动条件。如,利用援助物资和公司相应配置,改善工厂、车间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保证生产正常运作,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4)坚持防治结合,定期进行体检,强化员工保健措施。如,主动联系请示上海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职业健康中心,协同公司医务室,建立公司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制度,编制员工每年体检档案,由公司医务室牵头建立医疗急救团队,针对员工体检问题进行后续跟踪医疗,使防治措施、医疗急救落到实处。
(5)编制印发《职工安全健康管理手册》,做到人手一册,切实做到对员工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督导员工照章执行。通过培训,以提高员工识别潜在危险和事故隐患的能力,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尽最大可能消除隐患、化解事故,最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6)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系统及其执行与监理网络。根据SRL公司安康系统架构及其执行与监督管理网络,从组织管理、日常管理、到现场管理,建立管理运行机制,从安全、消防、急救到保健,横向到边,全方位纳入网络;从决策、督导、监理到实施,纵向到底,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UNIDO东南亚区域项目办公室的安排,由中国皮革协会组团,冉福林、杨伟福等一行4人于1998年秋前往印度参加“制革清洁生产与职业安全健康”研讨会。此外,项目执行单位SRL在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宋宪雯女士主持下,于1998年冬在上海大场举办了“职业安全健康与妇女职业地位”的专题讲座和职业培训活动。同时,在执行过程中,UNIDO官员 J. Buljan,区域总部官员 A.Sahasranaman,中皮协项目办主任张淑华和副主任宋宪雯、苏超英以及项目国内专家等曾给予指导和帮助。
1999年项目期末,UNIDO东南亚区域项目总部官员 A.Sahasranaman、专家 J. Hannak 等人专程到SRL,就OSH项目完成情况予以全面评估,对上述六个方面的执行成效逐一进行检查核实。从投入与产出来看,国内外采购的援助物品和执行单位自行配置的安康物品均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且效果良好,改善了制革生产的条件和劳动环境,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员工身心健康的作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执行单位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健康系统的职能和管理,加强了机械加工的安全防护和化工材料的安全使用,尤其强化了员工安全健康的培训(累计已达5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排除隐患、防范事故的能力,明显降低了安康事故的发生率。为此,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表示满意,并颔首称赞。
为贯彻“点上受援、面上受惠”的方针,该项目的工作成果与技术要旨,分别以题为《制革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实践》《制革企业的潜在危害、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护》等署名文章在《中国皮革》杂志(2000年第21期、2006年第15-23期)连载,向全行业公开推广;并且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和现场技术辅导,推动项目成果在海宁、辛集等地制革企业推广应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