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南京路上曾经的“老字号”

南京路上曾经的“老字号”

2017-02-2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新美发厅设于1925年,原在新新公司(现食品一店)内,顾客仅限于男子,所理发型也较简单。 1939年秋,新新公司花大本钱对所属的美发部进行了全面的扩充与装修,增设女子理发部,以“新新美发厅”为名正式对外营业。重修后的新新美发厅被当时报纸称为远东第一流美发厅,当时的电影明星胡蝶、白杨、陶金等都到该店理过发。


新新美容城


上世纪80年代,城中有名的老字号“新新美发厅”店堂里,理发师们正在忙碌的情景

解放后,“新新”迁到南京东路546号营业,有3个楼面,共600多平方米。曾经、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都对“新新”作过专题宣传报道。李谷一、苏小明、关牧村、成方圆等明星也曾来过。 1991年“新新”彻底翻造后扩展到5个楼面的美容城,曾一度“客满为患”。上世纪80、90年代,客人要排长队才能轮上,尤其是逢年过节,有的天不亮就来排队了。

2007年后,“新新”由于南京路业态调整退出南京路步行街,分别在汉口路575号和浙江中路466号安生立命。

2王裕和酒店(新建酒店)

上海南京路福建路西南角休闲广场那个地方,在历史上曾开设过一家“新建酒店”。该店门面勿大,但名气却很响。它创办于1904年,初名“王裕和”,为一幢两开间两层砖木建筑,坐南朝北。以经营花雕等绍酒为主,由于制作精良、用料考究,故名声大振、门庭若市,每天门市就能卖掉四、五十甏。

上世纪三十年代,“王裕和”所在的南京路发展为上海最繁华喧闹的商业街,而酒馆则要闹中取静为宜,于是文人骚客、巨商富豪逐渐冷落了此处。“文革”中,“王裕和”曾改名为新建酒店,供应低档冷菜和水酒。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店重新复名为“王裕和酒店”。该店供应商品应时适令,既可堂吃又可外卖,堂吃时有佐酒食品。每当蟹肥膏满之际,二楼增设河蟹筵席。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门歇业。

3国华瓷器商店

国华瓷器商店曾是上海首屈一指、专营各地名瓷的商店。它的前身是建华瓷业公司, 1919年创建于南市福民街,1933年迁入南京路。公私合营后改为建华瓷器商店,1966年改为国华瓷器商店。






经营的品种有高级成套的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咖啡具,还有造型美观、装饰优雅的陈设瓷和生动活泼的雕塑瓷。其中有景德镇独创的粉彩器、青花瓷、青花玲珑瓷;有层次丰富的斗彩瓷;还有薄胎瓷,从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彩色图案,可谓薄如蝉翼。




这家商店还设有多种服务项目,如:出租中西餐具,修补瓷器,缺件登记补配,以及大笔订货定制;并自设工场,为顾客在礼品上写字、彩绘;由于南京路业态调整,国华瓷器商店退出南京路步行街,迁至金陵东路。

4南洋衫袜商店


南洋衫袜商店创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原名为广升祥广货店。1916年为顺应反帝爱国潮流,提倡国货,在广东路上设立“南洋衫袜厂”——实际是一家商店。1924年在南京路山西路口开设大东袜厂,生产“多福牌”袜子。1927年在南京路558号开设南洋袜厂南号。“南洋”把广升祥和先后建立的几家袜厂联号组建为“六合公司”,形成衫袜经营独特优势。当时市民中就有“买衫袜,到南洋”之说。文革时改名为五洲衫袜商店。改革开放后,恢复“南洋”原名。




1990年被列为上海第一批名特商店。1992年组建为南洋百货总公司,在原址扩建成南洋商城,把原来以经营衫袜为主的商店,发展为经营百货、皮革制品、服装、化妆品、金银饰品、家用电器、工艺品以及餐饮、娱乐等业的大商厦。

5协大祥绸布商店


旧上海的十里洋场,大小绸缎呢绒棉布庄不知有多少,但妇孺皆知的为数并不多,而提到“协大祥”,则鲜有不知其名的。清末年间,协祥、日新盛、日新旭等商号是上海洋布的巨擘,“协祥”店员柴宝怀、丁丕山合股开一家新的洋布店,聘请在“协祥”的小职员孙琢璋出任经理,取名“协大祥”,1912年、“协大祥”呢绒洋布庄正式在上海小东门大街(今方浜东路)开业。


现在位于方浜中路的协大祥号


孙琢璋经营有道,10年间“协大祥”盈余为原始资本的23倍。1923年,最初只有协大祥百分之一的股权的孙琢璋利用股东间的矛盾将丁巫山、柴宝怀两位创始人挤出协大祥。


“八一三”事变后,日军进入南市,使地处南市小东门的“协大祥”营业一落千丈。为图谋生存发展,于1937起“协大祥”在金陵路八仙桥附近开设第一支店和第二支店。1949年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开设第三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协大祥”各分支店相对独立,尤以南京路上的协大祥绸布商店最具代表性。改革开放后,南京东路上的“协大祥”实行了多渠道采购,经营商品从以棉布为主,发展到呢绒、绸布并重,高、中,低档品种达1100多个,丝绸、呢绒、化纤、棉布、衣片小商品一应俱全。1992年,商店翻建后,改名为“上海协大祥商厦”。2000年,协大祥商厦被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收购。


“三大祥”之争
老上海都知道上海绸布行业有三大商号: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称为“三大祥”。


话说当年孙琢璋将丁、柴两位创始人挤出协大祥后,丁、柴两人并不甘心,1925年,他们在协大祥的隔壁和四周连开四家“宝大祥”绸布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与东南亚、日本、欧美许多国家有业务往来。



存于上海纺织博物馆里当年“宝大祥”的广告


宝大祥的迅速崛起导致孙琢璋奋起反击,实力雄厚的协大祥在金陵东路、金陵中路及西藏南路开出三家分店,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1929年,孙琢璋又让徒弟丁大富在小东门大街的宝大祥对面新开了一家“信大祥”布店。为拉垮宝大祥,信大祥从一开始就搞低价倾销,亏损在所难免。长此以往,丁大富很是不满。1938年8月,丁大富摆脱了孙琢璋的控制,在南京东路开设新的“信大祥”布店。上世纪四十年代,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几乎并驾齐驱。

6上海华侨商店


华侨商店是一家综合性的侨汇商店。1960年6月,上海实行凭侨汇券购买市场紧俏商品的办法,适应归侨、侨眷消费需求。次年7月,设立上海市华侨特种物资供应商店,后改为华侨商店。文革中一度暂停供应。


1978年10月,市革委会决定恢复设立上海华侨商店,经营品种扩大到16大类1800余种,并开办旅游,代售电影票、戏票、船票、火车票、飞机票,代订宴席等服务项目,营业额、利润额年年上升。


华侨商店经营的轻纺商品多数是名牌、优质、新型商品,例如花牌、金鹤牌皮鞋,鹦鹉牌毛啥呢、国产羊毛华达呢以及男女中长大衣、羊毛衫、混纺毛毯和成套家具。其中许多用料考究、设计精良的优质商品都是商店向生产单位专门定制的。商店还供应不同型号的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还常年供应茅台、五粮液、竹叶青、泸州大曲等当时的中国十大名酒,中华牌、红双喜等高级香烟,海参、鱼翅、干贝等名贵海味。同时,还供应一些进口手表、电视机等商品,有的实行侨汇优待价。

7盛锡福帽店


盛锡福帽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专业性帽店,被称为全国“帽业之冠”。上海盛锡福帽店开业于1939年,原名“盛锡福帽厂上海发行所”,是天津盛锡福帽厂设在上海的分店,专营盛锡福帽厂生产的各种礼帽、皮帽、草帽等。





1954年,上海“盛锡福”建立工场,自产自销。1972年,为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盛锡福”,上海“盛锡福”新创“雪蝠”牌商标。改革开放后,这家商店进一步发扬经营特色,增加花色品种,恢复了断档多年的高级毛料帽子。

8华东皮鞋店


华东皮鞋店于1929年创办,1950年到1953年,在外国旅客住宿较多的上海大厦设有分销处。





顾客有特殊需要或困难的,可以预约登记,函购邮寄,送货上门,逐渐华东皮鞋店形成了定制异型皮鞋的特色,为许许多多的特殊脚型的顾客解决了买鞋难的问题。起初只是量足定制供应,后因慕名而来的顾客不断增加,在量足定制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特殊规格皮鞋柜组,批量生产的特大、特小、特阔的“三特”皮鞋。1990年代时,华东皮鞋店平均每天供应“三特”136双,被亲切地称为“特殊脚型之家”。

收藏: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