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零外贸到千万吨“北方深圳”通中俄

零外贸到千万吨“北方深圳”通中俄

2019-09-05

来源:大公报

作者:

图:2017年启用的新建公路口岸联检大厅宽敞气派,配备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查验设备\大公报记者王欣欣摄

绥芬河,位於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小城面积只有460平方公里,却拥有长达27公里的边境线和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边境口岸。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绥芬河被国家确定为一类口岸,中俄之间的贸易至今从未间断。从以货易货的原始交换,到如今的大型集贸市场和产业集群;从外贸进出口货物量几乎为零,到如今的年进出口货物量突破千万吨,绥芬河从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商旅城市,成为连接东北亚的中枢“黄金通道”,由此得名“北方深圳”。”大公报记者 王欣欣

“刚建国那会,这裏又髒又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守着一道国门,谁也不知道这个口岸是什麼。”与共和国同龄的王长林老人对记者说。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发文批准绥芬河为县级市,当时小城人口不足2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67万元(人民币,下同),财政收入仅有9万元,主要靠国家补贴。

“欠欠”换洋货 小城活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绥芬河被列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用王长林的话说,边门一打开,小城一下子活了起来。“那时没有商场,也没有柜枱,家家户户就站在街头,用运动服、旅遊鞋换当时苏联的手表、望远镜,还有一些国外的香水、茶叶,我妈用两块泡泡糖就换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呢子大衣。”这种民间易货的方式有个亲切可爱的名字,叫“欠欠”。“欠欠”表示对话双方交换物品,俄罗斯轻工商品匮乏,除了钢材、水泥搬不动,俄罗斯人家裏能拿来的东西,基本都用来“欠欠”了。

如今“欠欠”早就变成了易汇贸易。2013年,绥芬河市正式被国务院批覆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允许一种外币在中国某个特定区域行使与主权货币同等功能。

首允使用卢布 商家林立

2018年5月,绥芬河政府在城区内重开每个周末的中俄边民“欠欠”大集,一时间人潮湧动。边贸之初,为解决散乱无序的交易状态,绥芬河市筹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五层楼宇,取名青云市场。正是这个拥有560个摊位的市场,让绥芬河一跃成为当时中俄沿边开放地区最活跃的商贸中心之一。52岁的刘勇军是第一批入驻青云市场的客商,“那时候,生意太火了,商场裏天天人山人海,我一个月就能挣上十几万。好的时候能挣几十万。”如今绥芬河商家林立,但青云市场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已经不在。青云市场总经理韩照勇说,“20多年来,青云市场现今成为中国南方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门面’。”据介绍,青云市场正向对俄电商、娱乐、餐饮、文化、旅遊等多领域进军,近年年均交易额10多亿元。

货物20天内可抵俄全境

本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的购物天堂,然而2014年前后,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重创绥芬河边贸出口经济,2015年绥芬河出口贸易总额同比下降达80.4%。阵痛之后,这座城市开始了“转身”。通过多方引导,许多以进口俄罗斯商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商店在绥芬河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正值卢布剧烈震荡之时,佔地一万多平米的伊戈尔俄罗斯商品城在“边贸危机”中开业,通过免管理费等一系列举措吸引大批小散外贸商投身俄货进口贸易。

“中国人很喜欢俄罗斯商品,每天差不多都有一百多个包裹发向全国,最忙的时候从早上七点开始打包,全家六口人一起动手,晚上七八点才忙完。”龙翔俄货商品行的经营者刘堂辉说。

俄货进口的蓬勃发展,还吸引来了俄罗斯人。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符拉迪斯拉夫成为第一位获得绥芬河营业执照的俄罗斯商人。他说:“俄罗斯商品在中国市场广阔,我已把厂房建到了绥芬河。”如今,从绥芬河边贸口岸走出的中国货,20天可辐射俄罗斯全境,这裏的俄罗斯商品也卖到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